●8位專家展望EUV光刻技術(一)
在文章的最后,我們引用GlobalSources電子工程專輯于2010年05月07日對業界光刻專家和該領域的一些高層人員以“光刻技術路在何方”為主題的一次訪談。這次訪談的作者為來自電子工程專輯馬立得先生。
光刻技術正處在十字路口并可能是在向錯誤的方向發展。
光刻是支撐摩爾定律所闡明的IC工藝不斷縮微的關鍵生產技術。當前的技術仍然可行,而且其壽命已遠遠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,所以將在不久的將來失去動力。其后繼技術的研究在幾十年前就已經開始。
然而,今天,在四個主要的下一代光刻(NGL)候選技術中,有三個技術,即超紫外線(EUV)、多波束無掩膜和納米壓印,落后于時間表。
特別是EUV技術,消耗了大量的研發時間和財富,但仍沒有取得多少成果,這促使一些人士呼吁把開發努力重新定向。納米壓印,就其本身而言,存在套刻精度和吞吐量問題,而多波束技術仍然在研發中。第四個下一代候選技術--定向自組裝,是一種很有前途的研究課題,但尚未開始研發。
英特爾早在1997年就領導成立了EUV LLC企業聯盟,計劃在2005年把EUV光刻技術商業化的,加盟公司包括AMD、IBM、英飛凌和Micron。
按照原定計劃,EUV現在應該取代傳統的光學光刻技術。然而事實上,光學光刻目前在半導體領域仍然舉足輕重。至于EUV技術何時能投入生產,有人估計在2012年初,也有人估計在2015年或2016年,甚至有人認為這個時間可能永遠不會到來。
也有一些公司在推動納米壓印、無掩膜光刻或一種被稱為自組裝的新興技術。另外一些公司則希望把今天的光學光刻技術一直延續下去。
對于這個產業來說,將賭注押在EUV上錯了么?如果真是這樣的話,到底應該研究哪種技術呢?從長遠來看,誰將最終受益?
1、YanBorodovsky
——英特爾高級研究員兼技術和制造部先進光刻技術總監
雖然之前一直都在推動EUV技術,但是英特爾目前正在考慮一種混合匹配的光刻戰略。
“針對未來的IC設計,我認為正確的方向是具有互補性的光刻技術。193納米光刻是目前能力最強且最成熟的技術,能夠滿足精確度和成本要求,但缺點是分辨率低。利用一種新技術作為193納米光刻的補充,可能是在成本、性能以及精確度方面的最佳解決方案。補充技術可以是EUV或電子束光刻。”
“我認為,對于大批量制造而言,將EUV作為補充技術存在很多挑戰,多波束電子束同樣如此。NAND閃存廠商有更大的可能去引入某種新技術,就像我們之前試圖引入EUV那樣。實際上,邏輯芯片在布局、設計規則和限制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。因而我們可以理解,為什么三星將更加積極地部署EUV。他們別無選擇,只能寄希望于波長更短、數值孔徑(NA)更高和K1為0.25的技術。”
2、G. DanHutcheson
——市場研究公司VLSI Technology CEO
“我認為該行業找到了正確方向。這個十年比上個十年好了太多。我記得在上世紀90年代,所有研究都在遵循下一代光刻的路線圖,沒有人搞別的東西。”
“而我們從事的是每年花費大量研發經費的不斷發展的業務。要確保在將來的節點仍遵循摩爾定律,需要有兩到三個可替代現有技術的方案。作為最后的手段,電子束技術總能保證寫入的幾何精密性,但缺點是它違反了摩爾定律。壓印是一項非常有趣的技術,這項技術有待開發。EUV也是如此。”
“我們可利用現有的技術,即雙重成型。如果我是芯片制造商,我會把大量資金投在雙重成型技術上,因為現在我的光刻工具的產能基本上下降了一半。也就是說,每片晶圓的成本增加了一倍。因此我會需要雙倍的工具,這對設備行業來說是個好消息。”